酶制剂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酶制剂厂家
热门搜索:
产品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介绍

做和积极主动推进化学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0

发布时间:2021-09-25 20:52:58 阅读: 来源:酶制剂厂家
做和积极主动推进化学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0

积极主动推进化学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积极主动推进化学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001年09月13日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运行的市场

化程度明显提高,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解决,要真正建立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21世纪初的改革将以破除旧体

制为主转变为全面进行体制创新的攻坚阶段。为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我们必须

实施制度创新,以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归根到底

要靠改革。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济发

展和结构调整等宏观目标最终要靠微观主体来落实。企业是否有活力对于结构调整目

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1.国企改革重点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国企改革和脱困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总的看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落后,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

盈利能力不强,还有不少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国企改革尚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未解

决,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要把国有企业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使国有企业建立起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提高效益的内在机制,还有艰巨的工作要

深化国企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探索国有制新的实现形式,使之与市场经济

相衔接。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架构国有企业与这一目标相适应的产权结构、组织

结构和负载不再上升利益结构,形成新的经营机制。归纳起来,这就是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

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目前许多化工企业真正建立并有效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并不多,特别是在推进投

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建立规范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以及面向市场转变

企业经营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

要积极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实施多元化投资,有利于筹集资本,

更主要的是有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有条件

的应规范上市。

要认真地建立起规范的“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

构。这是进行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也是架构新的产权结构,把企

业在所有权约束下充分行使经营权的机制,在制度上具体加以落实的症结所在。现在

大多数已初步建立起公司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化工企业,要达到以上要求尚有大量

工作要做。

要积极推动化工企业面向市场转变经营机制。这是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的管理与

运作,使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必备条件。这些新的经营机制主要是企业优胜劣汰

的机制;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机制;职工择优录用、人员能进能出的机

制;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的机制;技术创新的机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机

深化化工国企改革,要把重点放在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上。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既是国民经济存量优化的前提,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增量的保证,

为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提供制度基础和保障。

化工企业要加强管理。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都离不开管理,深化改革,转变

机制,将为加强和改善管理开辟道路,但不能代替管理。改革的成效也要通过管理才

能充分体现出来。

2.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及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在坚持公

有制为主体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同时,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成长。改革开放

以来,化工系统企业所有制结构从单一的公有制,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共同发展的局面。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非公有制经

济的比重上升。在各项经济总量指标中,化工系统公有制经济,主要是国有和国有控

股企业,明显处于垄断地位。据1998年统计,化工系统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数占

63.6%,工业增加值占77.0%,销售收入占78. 5%,职工人数占83.3%。化工系统

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资产占全部化工系统资产的83.4%,比全国各工业行业国有和国

有控股企业总资产占60%的平均水平高出了23个百分点。私营经济、港澳台商和外商

企业等非公有制的经济虽然进入了化工领域,但各主要指标大体上只占 10%左右。

国有化工企业量大面宽,战线过长,分布于化工系统各个行业。在化工系统28个主要

行业小类中,按资产计,国有经济占80%以上的有7个小类(硫铁矿、钾肥、磷矿、

氮肥、磷肥、化学信息品、橡胶专用品);占50%-80%的有12个小类(纯碱、染

料、工程塑料、化工专用设备、烧碱、复合肥、聚烯烃、塑料、胶鞋、农药原药、颜

料、橡胶管板带);所占比重低于50%的有9个小类(无机盐、有机化工原料、助剂

和试剂、农药制剂、专用化学品、轮胎、力车胎、涂料、热固性树脂),其中最低的

是涂料行业。国有经济不仅在矿山、化肥、基础原材料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

回收率低的行业中比重高,而且在一般加工工业中也有相当大的比重。现在看来,在

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国有资本配置偏离了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资本配置分散,过多

地覆盖了所有的行业、领域和企业,国有经济整体质量不高,导致许多企业集中度

低,无力改造,产品、工艺、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差,科技开发投入

少,产品升级换代缓慢,化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说明,迫切需要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使国有资产

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优势企业、骨干企业、重要企业集中,提高国有化工

资产整体质量,从而提高对化学工业发展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化学工业各行业、各领域在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中,要认真贯彻十五届四中全会

决定“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

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

企业。其他行业和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

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的精神,根据各自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定位,正确地确定国有

经济分布的调整。对国防化工及其配套的原材料、自然垄断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带有战

略意义的领域,应由国有经济经营;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支柱产业和新技术产业

中的重要骨干企业,以及少数大型重要原材料骨干企业应由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其

余大部分化工行业要通过资产重组,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化工国有经济的整体素

化学工业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

调整结合起来。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实行优胜劣汰,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

为,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化工国企“进而有为”,就是要集中力量抓好一

批大中型企业,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大中型国企是国民经济的骨干,是增强控制力

的主力。化学工业的国有经济要做到有所为,就是要依托已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在

市场竞争中充满活力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控制涉及化学工

业“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要着重促进以企业为

主体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

集团。国有经济在竞争性领域亦要有所为。化工产业中的许多行业及领域属于竞争性

领域,其中已经形成一批具有比较强竞争力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是国内同行业中

有实力的企业,已经成为本行业的骨干。对这些优势企业,毫无疑问,应尽力促其壮

大,加快发展,使其在本行业(或本领域)中发挥国有经济的重要作用。化学工业的

“退而有序”,主要是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通过破产退出市

场;对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依法关闭,以及

对不适合国有制经营的小企业改制等。退出要服从竞争、效益的原则,不能用行政指

令的办法。要用改革的办法建立便于劣势企业、亏损企业退出市场的通道和机制。化

学工业的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中的“退”与“进”,“为”与“不为”,是一个有机整

体。“进” 和“有所为”是发展,“退”和“有所不为”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目

的都是为了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提高国有经济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

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也是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国有经济要真正做到进而有为,必须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探索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要进一步鼓励国有大中

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等形式,改制为股份制企

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

中的主导作用。

(二)大力促进化学工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化学工业发展

的决定性因素,是振兴化学工业的希望所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

是推进化工科技进步的关键。

在化学工业发展和技术改造中,普遍感到缺乏国内先进技术的来源,难以提供结

构升级的技术支撑。化学工业科技实力不强,技术进步不快,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已

成为化学工业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我们必须着力研究,如何促进化工科技

进步,特别是提高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涉及这方面,我们有许多工作要做,

主要有三个:

1.加大对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投入(1)化工产业定位为中技术产业。关于高技术

和高技术产业定义,至今没有统一。比较公认的定义是经济发展和合作组织(OECD)

按研究开发(R&D)的含量对产业进行分类。所谓研究开发的含量,指的是研究开发

(R&D)经费占其产业营业额(销售收入)的比例。所谓高技术产业,一般认为是一

个动态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以来OECD和美国曾多次依据产业技术密集度的变化,确

定高技术产业的范围。高技术产业的R&D含量应大于3%,如航天航空、信息产业

等。汽车、化工、有色冶金、机械制造等属于中技术产业(其R&D含量为

1%-3%),其他工业属低技术产业(R&D含量<1%)。现在不少高新技术企业的R

&D含量已达15%-20%或更高。

(2)我国化工产业的技术进步缓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不高。 20世纪初世

界经济增长中只有5%依靠科技进步的贡献,到20世纪50- 70年代,美国、日本及欧

洲主要的经济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一般在41%-75%之间,现在发达

国家这一比例达60%-80%,我国平均水平仅为3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已达35%以

上。我国化学工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略超过30%,说明我国化工产业发展中

有65%-70%来自于资金、劳动力及其他要素投入所作的贡献。美国在过去50年里,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0%。

(3)我国化工产业的创新能力没有显著提高。世界各国都把科技投入作为提高

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性投资。R&D经费是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活动的经

费。R&D/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反映一个国家科技投入水平的国际通用指

标,是反映一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并已成为各国和国际组织评价科技实力或

竞争力的首选核心指标。我国科技投入水平始终偏低,直至1998年R&D/GDP比例一

直在0.6%-0.7%之间,1999年为0.83%。日本、韩国等于 1997年已分别达到

2.83%、2.79%;瑞典则高达3.59%;美国1997年此指标为2.79%;印度2000年此指

标可达1%,2005年准备达到2%。我国化学工业R&D投入占销售值的比例仅达

0.6%,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国际间普遍认为:按照一般规律,R&D占GDP的比例

不到1%的国家是缺乏创新能力的;在1%到2%之间的才会有所作为;大于2%则创新

能力可能比较强。这种分析是符合化工实际的,我国化工产业是缺乏开发能力的行

业,其现状是以低中技术为主。

2.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相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化工产业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

高,但产业的主体技术基本上来自国外。至今我国化工行业已引进30套大型合成氨及

尿素装置、20多套大中型合成树脂装置、30多套大中型有机原料装置;石化行业已引

进成套装置、技术、设备达330余项。这样大批量、持续的引进,本应经消化吸收进

而自主创新,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但因消化吸收创新工作不够有力,至今不

少装置还不能基本立足于国内。这种局面导致持续的、大量的重复引进、续代引进,

也加大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减少了对国内技术的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了我国科技的发展,削弱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亦造成了我国化学工业的产业主体技

术长期依赖于人、落后于人、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我国化学工业引进基本上停留在购买成套装置上。在引进中,硬件占85%多,软

件不足15%。企业对引进的热情远超过了消化吸收、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的热情。在具

体工作中,引进装置有资金,而消化吸收创新却无资金投入,这反映了我国在体制

上、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据统计,在1990-1998年期间,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引进和

消化吸收资金之比在16:1到27:1之间,在1997年及1998年分别为17.44:1及

14.71:1。日本和韩国在经济发展时期用于技术引进和消化吸引资金的比例均在1:3

到1:5之间,他们引进的目的,主要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创新,形成自有的新技

术,故而用于消化吸收创新的投入多倍于引进的费用。我国的引进主要是为了形成新

的生产能力,着眼于近期发展为多。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方面不力,已成为化

学工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消化吸收创新工作进展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体制问题,企

业改革尚未到位,尚未形成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的机制;企业对科技进步的需求不

足,缺乏主动创新和掌握新技术的动力和活力。当然亦与我国经济综合实力不强,自

主创新能力不足,促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政策不够有力(如风险投资政策尚加荷时振动(指针抖动)就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之1未有效建立

等),以及与我们自身工作不够得力有关。

目前我国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还远远不足以在化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还

需要有一个培育和发展过程。科技自主创新的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源于自主研究

基础上的创新,二是源于引进技术基础上的自主创新。强调科技自主创新并不是不要

引进技术,而是要加强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

化工科技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差距。为缩短差距,加快发展,从国外引进先

进技术仍然是我们发展的重要策略。目前世界先进技术近 80%掌握在跨国公司手

里,在2、急停装置:可处理突发状态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我国引进技术的重点。但必须正确处理好引进和创新的

关系,引进是手段,不应是目的和终点,而是学习的过程,目的在于创新,在于形成

自有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实际上,关键的核心高新技术是引不进来的,必须靠自己开

发、创新。据有关资料,在许多中外化工合资项目中,外商带来的技术大部分是二

流、甚至是三流技术,一流技术很少。我们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逐步实现化工关

键技术从引进国外技术为主,转向自主开发为主,使化学工业得以振兴。

正确处理好引进与创新的关系,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关键。从日

本、韩国、新加坡等“后发达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跨越式发展历程来看,它们都走

过一条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并自主创新的道路。历史证明,成功的工业化都是吸收和

应用当前最先进技术的结果。在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为先导的发展阶段的今天,我们

决不能重复别人走过的某些技术发展环节,满足于被动接受产业的梯度转移,而应该

主动吸收最新的技术成果。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我们必须加强引进技术的

消化吸收,增强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坚持把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结合起来,为化学

工业结构调整和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持久的强大动力。

3.积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主体

从我国科技发展结构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缺

陷,这也是本应以企业为主的产业技术进步缓慢的根本原因。从科技开发经费的支出

情况看,我国企业对于R&D的投入普遍较低,虽然“九五”期间,我国企业的R&D支

出占全国R&D支出的比重已由1995年的32%提高到1998年的44.6%(大大低于日本

77.9%、德国62.0%和瑞士74.5%等国家的水平),而同年研究机构和大学的 R&D

经费占全国的53%。企业对R&D投入过小,显著地表现出我国企业对新技术需求不

足,以至于《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0)》认为,“产业界对科研与创新投入之

少且呈下降趋势是我国当前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面临的一个最为紧迫的问题”,“企业

没有成为研究开发投入主体是当前最突出的矛盾”。近年来我国大中型企业中有科研

机构的比重也在减少,1998年为30.6%,大大低于1993年的63.4%;同时,技术开发

人员的数量亦在减少,1998年为141万人,比1997年减少 6万人,其中科学家、工程

师减少了17万人。化工企业情况大体相似,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情况怎能推

动化工科技进步,令人堪忧。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实现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的关键。中共

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要求:“要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即技术创新活

动从研究开发、生产实践直至商业化的全过程,必须以企业为中心进行。

企业技术进步,包括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三方面内容。目前化工企业

在技术进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低,技术改造欠账多,产品升级

换代进展缓慢,技术开发投入少,在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结合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我国

化工企业除少数几家企业外,并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体制创新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保证”。为使企业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应首先

着眼于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科技发展要求的技术

体系和运行机制。大中型企业应建立和加强技术开发中心。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是企业

技术创新体系的枢纽和核心,是企业得以集中人力、财力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保

证。要把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技术人才选进技术开发中心。化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

业要积极增加技术开发的投入,使R&D的经费至少占到销售收入的1.5%,并力争达

到2%以上(世界500强大型企业R&D占销售收入5%-10%,我国的500强则为

1.38%)。“十五”期间,化学工业的大型企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在技术上应

有显著进步,争取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45%以上。要采取措施,通过企业

技术开发中心的有效运作,使重点企业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

(特别是主导产品),进一步增加企业的技术储备,真正做到有能力适应市场需求,

开发新产品。

企业要积极主动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我国化工科技资源中有60%以上科技人才、

80%以上科研装备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专有的玻璃配方设计使性能到达最好。要以生产企业为主体,鼓励、支持企

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实现产学研的直接结合。在化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要提高

“合作研制”和“委托研制”的比例,促进各种形式的技术开发合作和知识技术的流

动,充分利用各种科技资源。

为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企业必须用战略的眼光“把培养、吸收和利用好人

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

要使化学工业在技术进步方面有突破性进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技术

进步的主体”得到真正落实。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

阶段,对于我国来说,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治的压力,将会是长期存在。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采取多种主动措施,

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们要高瞻远瞩,认清形

势,抓住机遇,顽强奋斗,开拓前进,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体制

改革和科技进步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推进化学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争取

在“十五”期间或更长一点时期内取得明显成效。

孩子肚子疼是怎么回事
孩子经常肚子疼怎么回事
孩子肚子疼腹泻是什么原因
孩子腹泻肚子疼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