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制剂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酶制剂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泸州5年368万人脱贫-【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5 18:35:22 阅读: 来源:酶制剂厂家

5年来,泸州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推进“四个一批”,即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新村建设、特色产业培育、能力提升、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七大扶贫攻坚行动”等措施,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5年累计脱贫36.8万人。

泸县喻寺镇谭坝村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路径,丰富了对深度贫困人口的精准扶持措施。 夏廷贵 摄

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9.9万人,贫困村324个,叙永县、古蔺县2个国贫县和合江县1个省贫县。目前泸州全市已实现36.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310个贫困村退出、合江县成功摘帽,各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贫困户搬入聚居点

对此,省扶贫移民局主要负责人点评说:“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围绕乌蒙山扶贫连片开发战略,整合了大量资金,实施了‘七大扶贫攻坚行动’,精准扶贫基本到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合江县摘掉“贫困帽”

乌蒙山片区是四川省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区域,2017年有两个区县实现摘帽目标,合江县就是其中之一。

合江县作为乌蒙山连片贫困地区中的省定贫困县,如何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更加精细、精准?合江人认为,贫困需要标本兼治。如果贫困户对政策扶持太过依赖,而没有实现自食其力,一旦离开政策扶持,自然又会返贫。所以,必须把发展产业作为支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为贫困户制定长远的增收方案。

对此,合江县采取“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法。“长”就是鼓励贫困群众发展荔枝、真龙柚种植等长线产业,尽管需要四五年的管护,但一旦开始挂果,将在未来几十年提供持续经济收入。“短”就是在未挂果的四五年期间,引导贫困户发展一些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小型家禽养殖作为过渡。

根据贫困群众实际情况,合江县通过“一户一策”鼓励贫困户合理利用资源,发展林下养鸡、稻鸭共栖、稻鱼共生等特色养殖业,并按照农旅结合理念,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多渠道增收致富。这些措施实行后见效,帮助合江县整县摘掉“贫困帽”。

林中友是合江县榕山镇回洞桥村人,全家4口人。林中友患有脊柱骨质萎缩疾病,其妻子患有肺气肿,两个儿子都在读初中。仅靠种植庄稼维持生计,一家人生活困难。

后来,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决了林中友的住房问题,健康扶贫加教育扶贫解除了他们一家看病读书的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有了收入。

林中友说:“去年,村上介绍我外出打工,安排我妻子打扫卫生,又喊她去扶贫车间上班,这些都是每月拿工资的,安逸。”

合江县整县摘掉“贫困帽”的成效,引起了央视的关注。在央视《新闻联播》“砥砺奋进的五年·扶贫蹲点日记”栏目中,播出了新闻《石堰村:产业促增收,脱贫路上幸福多》,报道了合江县合江镇石堰村在政府脱贫攻坚政策的支持下,补齐发展“短板”,打造荔枝产业增收亮点,依靠实干从贫困村序列中退出,村民生活发生巨大改变的故事,时长2分36秒。

310个村退出贫困村序列

我市通过实施“四个一批”精准扶持计划,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等七大扶贫攻坚行动,创新推动扶贫目标、资金、项目、责任“四个到乡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政策保障“四个到户到人”,以达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的。

在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上,我市在每个贫困村设立50万元以上的产业扶持基金,支持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探索财政支农项目资产收益扶贫试点,依托广东温氏集团,在64个贫困村,分别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市财政给予每个村补助,经营所得收益优化量化到贫困户,剩余收入归入村集体经济;推进就业技能培训,拓宽贫困家庭就业增收渠道,通过培训,让许多贫困人口就业创业。

我市还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将所有贫困户家庭适龄儿童全部纳入减免保教费范围,加大留守儿童跟踪接力关爱帮扶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更重要的是,2018年我市瞄准目标,围绕对标补短主线,确立“今年项目抓紧干、明年项目提前干”的攻坚思路,完成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季攻坚和冬季冲刺,全面推进总投资132亿元207个扶贫项目建设,着力推进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脱贫攻坚“端硬菜”“出干货”。

以上措施,为310个村退出贫困村序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古蔺县丹桂镇普安村有648户3132人,做到了“有集体经济收入、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通信网络”,退出了贫困村序列。

“精准滴灌”对口帮扶

1年多的时间,江阳区方山镇熊坝村71户贫困户通过种植、养殖,已全面脱贫,原因是“第一书记”张礼斌的“精准滴灌”对口帮扶见了成效。

“这个小伙子不错,为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熊坝村老党员吴开奎翘起大拇指说道。

2015年7月,我市选派了324名驻村“第一书记”到贫困村工作。为了加大考核力度,我市将区县、乡镇党委书记抓“第一书记”工作纳入季度党建述职考核评议内容,因村、因人而异设置差异化考核指标,优秀等次比例按所在县(区)驻村“第一书记”总数的20%来确定,2015年在“第一书记”中确定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多人,并对表现突出的“第一书记”优先提拔重用。

我市还建立“第一书记”调整、召回制度,对不适应、不胜任、作用发挥不好的“第一书记”进行了调整,责令派出单位重新选派素质好、能力强、熟悉热爱农村工作的干部担任“第一书记”。

有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广大“第一书记”奋战在扶贫一线,投入真心真情真蹲实驻,做到“不脱贫不撤退”,赢得了老百姓的好评。

同时,我市把干部驻村作为扶贫攻坚的“精准滴灌管道”,统筹整合定点扶贫、“双联”、“计生三结合”等帮扶资源,全市千名市、县机关干部组成324个驻村工作组,520个市、县机关单位(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联系帮扶全市324个贫困村,市、县机关(单位)选派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扶贫措施到户到人。这些“精准滴灌管道”构建了到村到户帮扶体系,做到了副县级以上领导联系帮扶贫困村,机关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贫困村、农技员驻村帮扶贫困村“五个一”全覆盖,确保了每个贫困户“有人帮、有人管、有措施脱贫”。

为村民“量身定做”产业

如何让致富项目见效?这需要根据贫困户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做”产业。

叙永县枧槽苗族乡观音桥村村民郑先银决定不再外出打工,政府专项实施的乌骨鸡扶贫项目,让他领养了190只丰岩乌骨鸡鸡苗,第一批卖了4000多元,让他和家人有了新的收入途径。

与郑先银相似,邻居罗贤国也有100多平方米的乌骨鸡大棚养殖基地,共计800多只乌骨鸡,让罗贤国成为全村最大的养鸡户。罗贤国说,靠养殖年收入超过4万元。从“撒胡椒面”到“精细帮扶”,乌骨鸡养殖产业成为当地政府为村民“量身定做”的一道“大餐”。

龙马潭区双加镇大冲头村五组贫困户高万全喂养的第一批200只鸭子上市,收获了5000余元,让高万全对未来的新生活充满了信心。

高万全是该村的低保户,患有矽肺病,大儿子患先天智力障碍,小儿子正在读小学。去年,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养鸭项目。村里也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及帮扶责任人到他家,指导如何喂养、防病等,让高万全饲养的鸭子顺利上市。

在去年新建的古蔺县牛郎牧业公司飞地扶贫肉牛养殖基地,该公司已购进200头肉牛。这是牛郎牧业公司创新机制,让在当地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存在困难的村,租用郎多多闲置场舍,以项目经理负责制建立的新扶贫肉牛养殖基地。

据古蔺县护家镇镇长刘明强介绍,通过该项目,牛郎牧业公司对聘请来此务工的贫困户进行饲养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指导各村创造条件,以生态、科学、高效的方式发展肉牛养殖,促进当地贫困户持续增收、致富。

去年1月,500头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的纯种安格斯母牛在护家生态循环农业综合体安家,标志着古蔺县优质肉牛全产业链百亿产业扶贫项目发展进入新阶段。该项目创新实施国资平台+村集体+社会资本+群众助力脱贫攻坚的共建模式,目前已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产生了良好的扶贫效益。刘明强说:“这里的数百名贫困村民通过种植出售牧草、进场务工、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已实现收入超过60万元,整个生态循环农业综合体对农场村145户贫困户已经实现全覆盖,预计今年年底贫困户户均增收超过1万元。”

“菜单式”的定向扶贫,按照“锁定对象,调查进村”的方式,进村入户查实情,帮扶对象一一确定,这样的精准脱贫,为村民“量身定做”产业,也让被帮扶农户明显增收。记者 简放鹏 实习记者 周传兰 实习生 刘钰汶

三国萌主安卓版

新三国魂内购破解版

修仙世界安卓版